—— News Center ——
燃油汽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大势已不可逆,新能源汽车数量越来越多。与之相对应的是,汽车补能需求与日俱增,补能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中国充电联盟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4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88.2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同比上涨167.7%;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增量持续上升,同比增长60.8%。
尽管如此,新能源车主的充电焦虑还是如影随形,特别是节假日高峰出行时,高速服务区都是排队充电的新能源车主。为了续航不再焦虑,汽车企业、动力电池厂商、新能源企业推出各类能源补充服务,充电桩、换电站、移动充电机器人相继登场。
01、充电桩“稳中求进”
充电模式是新能源汽车市场主流的能源补充模式,而充电桩作为能源补给基础设施,有较高的不可取代性。
一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本质是个电源,符合人们“没电就充电”的用电习惯,车主接受度高。二来,从慢充、快充到超级快充,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趋于成熟,充电时长已被大大缩短。三来,利好政策密集落地,充电桩建设被列入新基建范畴,产业景气度持续提升;四来,越来越多充电桩服务商加速充电桩建设,充电桩数量保持稳定增长。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前列。有机构预测,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破千万。
然而,充电桩数量和新能源汽车数量比例严重失衡,充电桩产业建设赶不上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速度。截止2022年底,我国国内车桩比为2.5:1,按照工信部“2030年实现车桩比1:1”的计划,达标仍然还需努力。
总的来说充电桩服务商加速充电桩网络建设,但离满足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续航需求依然有较大的距离。
02、换电模式强势占位
前文提及,充电桩数量少、充电慢,车主经常需要排长队,换电站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电动汽车充电时间长的问题。试想,曾经需要排长队等待充电,只需要几分钟就能更换电池满血出发,如此高效出行模式怎么能让人不心动。随之换电需求的扩张,不少汽车厂商、动力电池公司、能源企业都纷纷入场,抢夺换电行业的市场份额。
高度重视用户服务的蔚来,2021年提出加快NIO Power充换电网络建设,计划以每年新增600个换电站,到2025年形成4000座换电站布局。
无独有偶,2022年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时代电服发布换电服务品牌EVOGO及组合换电整体解决方案,携续航能力在200公里左右的巧克力换电块、用户端APP以及可储存48个换电块的快换站,高调入局换电市场。
尽管有不少汽车企业支持换电模式,换电站也在有序建设中但推广换电模式并不容易。一方面,关于车电分离的利弊,反对派和认可派各执一词,“充电为主、换电为辅”的格局短时间内难以打破。认可派认为,车电分离意味着车辆和电池是两种独立的商品,消费者可以选择只买整车电池租赁来减少购车支出,选择变多了;反对派认为,换电模式并不可靠,因为新电池可能会换来旧电池,电池质量无法确保,安全性存疑。
另一方面,各大车企和动力电池厂商生产的电池规格和接口不一,换电模式的标准化仍在推进阶段。此外,换电模式未大规模普及可适配的车型数量相对较少,商业化不够成熟盈利模式尚不清晰。在市场需求和政策的驱动下,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按下加速键,但市场争议不断,想要取代充电桩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需要直面很多质疑、跨越很多“门槛”。
03、移动充电机器人初出茅庐
充电桩、换电站建设不断提速,移动充电机器人紧随其后。和充电桩、换电站需要“车找电”不同,移动充电机器人采用“电找车”模式,类似移动的能源补给站,车主可以通过软件召唤充移动电机器人上门充电,像打车一样方便。
在国外,福特公司推出机器人充电站,用户在充电站内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来控制机器人自动连接汽车充电接口。在国内,一汽红旗公布由“储能+移动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三重结合的可移动智能充电柜机器人,其采用12V三相异步电机驱动系统,驱动效率高达81%;
那么,移动充电机器人有何独特优势?
一是,移动充电机器人可“按需移动”,移动充电机器人移动性能强、灵活性高,能够解决车主找不到充电桩、换电站的焦虑。
二是,移动充电机器人可“智能控制”,其自主导航、在线支付结算、自动回仓补电等智能功能,极大程度优化了新能源车主充电体验。
数智化时代,人工智能技术被应用于各行各业,身兼储能、充电、无人驾驶数职的移动充电机器人,或将指引补能市场走向自动化、无人化和超智能化。不过随着充电桩、换电站网络建设的日渐完善,移动充电模式是否会变得鸡肋,需要时间去验证。
血拼之后,只剩共存?
新能源补能方式越来越多元化,它们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充电桩、换电站、移动充电机器人多种方式并存、互补,新能源补能将不再是难事。
如智能手机市场一样,有慢充、快充、超级快充,有换电池、有无线充电还有共享充电宝,不同的充电方式满足不同的场景需求,在家里可以用充电器充电,在商场可以用共享充电宝,在野外可以换电池……相信新能源汽车补能市场也会呈现多种补能模式并存的格局。
在未来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当中,充电的矛盾要远远大于造车的矛盾,解决充电补能问题,重要的方式之一是大功率充电(快充)但是快充站建设,存在着土地资源紧张以及充电站
如今,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了马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拥抱这种环保、节能的出行方式而充电桩作为新能源汽车的 “能量补给站”,很多车企为了提高用户
2013年,特斯拉在加州展示了90秒快速换电技术,Model S的底盘专门为换电预留了接口。但很快,这个项目就停止了推进——当时不仅电池技术不成熟导致标准化困难
截至当前时间(2025年1月),全国各地充电桩的具体分布情况可能因实时数据更新而有所变化。不过,根据过往的数据和趋势,可以概述2025年全国各地充电桩分布的一些